专注轨道教育 31年
华山教育集团·北方技工

Integrated Education

步入轨道行列 彰显靓丽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产业大区如何成“工匠”摇篮?

发布时间:2016-03-23 04:57:54

浏览量:

分享到: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来自全国各地的职业教育专家、学者,齐聚深圳龙岗纵论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3月19日至20日,“第三届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大会”在深圳龙岗举行。据悉,本届大会以“新常态新机遇新动力”为主题,近500位来自全国各地职业教育主管领导、职业院校校长及主管教学负责人,行业组织、企业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大会。

据深圳市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深圳已有职业教育院校26所,在校生11.4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到2020年职业院校在校生将达到25万人,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达到500万人。作为全市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行政区,龙岗如何以“工匠精神”打造智造大区?备受关注。

“职业教育应该争取成为我们大国工匠和工程师的摇篮!”众多与会专家表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季明明认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战略任务就是建设“工匠大国”,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现代工匠依然是主力军,还是完成“十三五”规划的主力军,要提升工匠社会、经济地位,他建议国家出台一整套全面支持培养工匠大国的机制和体制,设立国家级制造业工匠队伍建设的战略工程。●撰文:南方日报记者陶清清通讯员赖陆洋曾亮玮

为何是龙岗?

全国国际合作办学数量最集聚的区域之一

绿意葱葱,草长莺飞。3月的龙岗大运新城一片生机。来自全国各地的职业教育翘楚们齐聚这里,纵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大计。

不少人会问,如此高规格的会议,为何选择龙岗?

资料显示,“23岁”的龙岗,地处深圳东北部,实管人口430多万,近年来通过深入实施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引进高等院校、高端企业、高端人才和创新平台,推进产业大区向产业强区转变,目前是全国国际合作办学数量最多、最集聚的区域之一。

2015年龙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6.8亿元,同比增长10.5%,在全市各区中增速第一,已经达到了大规模的城市标准,GDP总量相继超过珠海、湛江,去年又超过了茂名。

目前深圳正全力推进“东进战略”,龙岗区作为主战场,将着力打造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特质、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质的深圳东部之星,加快把龙岗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引领区、高端商务集聚区、绿色低碳发展引领区。

当前进入转型关键期,需要强大的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人才,而龙岗较早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目前已在深圳国际大学园布局了七八所高端院校,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已于2014年开学。

而在职业教育方面,龙岗是深圳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行政区,近年来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积极推进“大职训”综合改革,探索出一条具有龙岗特色、与国际接轨和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通过与区内重点产业对接,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同时龙岗主动适应新常态,落实“工匠精神”、“中国制造2025”,正积极筹建中德合作国际职业教育学校。

龙岗何为?

对标德国,推进产教融合双元制改革

“培养一大批技艺精湛的工人,是龙岗迈向高端制造、精益制造的强力保障。”龙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把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作为龙岗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群体,同样要依靠以职业院校和技工核心群体来支持。”

目前龙岗区职业教育在校生4万人,中级以上技能鉴定每年约4000人,是全市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行政区,但龙岗主政者不仅追求规模、速度,更看重质量。据悉,龙岗区正在积极打造国际一流的职业教育体系,去年还专门组团考察了德国职业教育培训先进经验,推动职业教育的学生和学院真正成为实用、适用、新型的技能人才。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存在教学和生产、教材和实践脱节的问题。龙岗抓住企业和产业“牛鼻子”,借助行业训练委员会等创新组织,利用各类师资紧盯实际工艺,灵活推动校企合作、校企融合,较好地解决了校企联动。

2016年他们将推进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双元制改革,打造企业双元制联盟,推动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一半时间在企业,实现“招生即招工,进厂即进校。”

在教学手段上,龙岗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发展到“互联网+微课”,促进劳动力从职业技能到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目前实际效果已经显现,改革五年来,技工比重提升了5个百分点,预计经过未来五年努力,全区初中以下产业工人的比重将会下降25个百分点。

第三届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大会上,共达成了五批政产学研合作签约。其中,龙岗区与中国职业教育创新联盟签署《职业教育培训战略合作签约》,龙岗区人力资源局与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签署《深圳龙岗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实训认证区域中心》合作框架协议。

为更加深入地推进“大职训”体系建设,龙岗区政府聘请了国内职业教育专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陈宇教授为龙岗区政府顾问。

■专家支招

发展新型职业教育

“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才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打造高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我国巨大的人力优势转化为生产竞争的优势,已是迫在眉睫的战略之举。”中华职教社原总干事、中国职业教育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陈广庆如是指出。

他认为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带、长江经济发展带等战略发展提供大批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创立新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和企业无缝对接。

“我们职业教育应该争取成为大国工匠和工程师的摇篮。”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介绍,从去年起国务院设立了职业教育活动周,成为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的一个重要设计,全国一共有8722所职业院校对外开放,老百姓零距离地接触职业教育、共享职业教育的成果。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世界都将逐渐地完善他们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关系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长远竞争力的提升,是稳增长、促改革、富民生的重要支撑。

“丹麦聘请一个钳工6个月80万元。”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认为,发展职业教育要“三材一化”,“三材”是人才、器材、教材,这是课表上的课程;“一化”是校园文化,这是一种风气、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环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直陈,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侧产品还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的认可度不强。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首先要开拓职业教育新局面,需要更加重视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加强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切实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创造附加值的能力。其次要开创学校新局面,要加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高等院校、用人单位搭建全国性的跨专业、跨行业、跨区域的职业教育平台,构建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

再次要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开创职业教育新局面。加快引导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应用技术大学合理定位,要特别注重教育和产业政策并举、并重,推进教育和生产过程相衔接;要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相适应;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向发展新型职业教育聚焦。

“工匠精神”如何照进现实?

既要提升工匠地位,也要有工匠培养体系

在龙岗召开的第三届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大会上,“工匠精神”成为提及频率最高的热词,如何理解“工匠精神”?怎么培养“工匠精神”和“现代工匠”?

1.“工匠精神”本质是精益求精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增长,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国经济传媒集团副总经理王璐表示,不仅需要学术型的人才,更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而这只有通过职业教育才能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精尖的职业技术人才,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生产制造水平。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季明明谈及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他认为工匠精神的灵魂是高尚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的本质是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根基是刻苦钻研,工匠精神的表现是爱岗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追求技术进步,“工匠精神”值得各行各业、所有群体弘扬。

“寿命在200年以上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00多家,而我们寥寥无几。”季明明说,世界最早出现的机器人在中国,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会跳舞的机器人。为什么现在出境游变成了购物游?就是因为我们缺少高水平的工匠,德国的产品我觉得不仅是产品,更是艺术品,所以总理提到“工匠精神”非常值得鼓励,各个国家的工匠都是历次工业革命成果转化为具体生产力的最基本保障。

“按照经济学的理论,供给侧改革的五个新,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每个新都离不开工匠去变现。”

2.要在全社会为工匠正名

在季明明看来,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战略任务就是建设“工匠大国”,没有高素质的工匠,就没有整个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成功,就没有“中国制造2025”。

“美国经济现在应该说发展得还可以,除了量化宽松以外,实际上是以苹果为代表的信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新供给、新需求、新动力,从供给源头起到了作用,创造了新的需求,所以美国这个做法值得我们关注。”季明明指出。

他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现代工匠依然是主力军,第四次工业革命与“煎蛋原理”,新增长点来自于“做大蛋白”,其实系统还是没有变的,正是因为用到了大数据,使得“蛋白”越做越大,这些都是工匠在操作。

“中国制造2025”顶层设计需要有科学家,但最后看得到、摸得着的还要依靠工匠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离不开工匠,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靠的是工匠,现代工匠是“去产能”主力军。精准扶贫需要千百万农业工匠到贫困地区去,所以贫困农民的脱离也离不开工匠的支持,智能制造业离不开新工匠,交通、公共设施建设的需要培养千百万新工匠。

季明明表示,倡导“工匠精神”,是代表国家对工匠这个特定群体的地位、功能、作用、贡献的高度认识。

值得关注的是,某些高等学校带头抢高考状元,高校一窝蜂地追求综合化、高大上的培养目标,人为地矮化了工匠教育的地位,所以必须彻底摒弃观念偏差,政策导向、舆论倾向、思想障碍,全社会要树立当现代工匠光荣的全新社会风尚,要提升工匠社会、经济地位。

“建议各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有专门现代工匠的名额,在全社会为工匠正名,构建工匠大国,应用性本科包括硕士、博士以上的人才培养,也要发扬大国工匠精神。”季明明说,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任务就是构建现代工匠大国。

3.推进学分银行发放“教育券”

据统计,在2014年公布的全球10家最赚钱的企业当中,中国有4家企业,但都是国有商业银行,另外6家外国企业中有苹果、三星、微软三家电子制造企业。

专家指出,要真正重视工匠,首先要改变去制造化的倾向,我们支持工匠地位的提升,就是支持“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

业内人士分析了一个现象:中德都是两个制造大国,但含金量却不同,最主要的原因是工匠的质量、数量不一样,世界500强企业里,德国就有37家,中国寥寥无几。

另一方面,德国的工匠是从中小企业做大的,德国有1000多家微小企业靠着优秀的工匠成为世界某些领域的领先者。专家建议国家出台一整套全面支持培养工匠大国的机制,设立国家级制造业工匠队伍建设的战略工程。

如何培养“现代工匠”?季明明结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出了五大举措。

首先,是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工程。这是在“互联网+”时代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学分银行就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现在世界上已经有150多个国家,有的建成了学分银行,有的正在建,随着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打通,各种优质资源将得到最大限度共享。

其次,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应该在大批高水平专业领军人物的带领下,真正做到面向市场,产学结合,形成一批投入少、周期短、风险小、见效快的项目。

第三,发展信息化工程。挑战传统职业教育理论框架和围墙大学的办学模式,用“智慧学习”挑战“传统学习”,“智慧课堂”挑战“传统课堂”,“智慧学校”挑战“传统学校”,“智慧教育”挑战传统教育,用MOOC可以弥补传统学校教育的短板,用“翻转课堂”落实以生为本原则,基于结构化、系统化设计、有质量的“微课”有望成为有效教育的“快餐”。

第四,推动继续教育工程。石家庄邮电职业教育学院是一个成功案例,他们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实现百万级人次的教育规模,学校所有领导一岗双职,双职双责,两个“轮子”一起发展,覆盖全国。

第五,出台系列政策支持工程。尤其要出高招充分吸引民间资本,大幅度增加公共投入,向特定群体发放“教育券”;整合大量闲置国企厂房,解决职业教育场地问题;为有突出贡献现代工匠树碑立传,建立国家级特别贡献奖,形成一整套制度支持、激励政策和舆论氛围,开辟专门的工匠人才市场,在流通中提升他们的价值。

职业院校要协同创新、“抱团出海”,建立学校间的、区域间的、国家级的快速打造特殊紧缺高端工匠人才的合作联盟;定制式培养特别领域现代工匠,推出工匠培养“广东工程”、“深圳工程”。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工匠 摇篮 产业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 轨道运输专业技术工人 甘肃轨道 甘肃技校 甘肃职校 甘肃培训 兰州地铁 兰州技校 兰州职校 兰州培训 兰州铁道学校 兰州高铁专业学校 甘肃地铁专业 兰州铁路轨道 兰州铁路乘务 兰州轨道交通 兰州乘务专业学校 兰州高铁专业学校 兰州高铁学校

精彩专题 MORE >
技能大赛荣誉榜单 普高班、职高班、就业班 升学渠道

以大赛为契机 促进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零距离”

争做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排头兵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免费回电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QQ空间 官方媒体咨询详情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秦陇校区 - 在线老师 亲是想了解哪个专业呢?发些专业明细给您参考一下哦~可以吗?